Modbus 协议定义了四种核心数据类型(常被称为 “寄存器”,但严格来说 “线圈” 和 “离散输入” 是单比特数据,“寄存器” 是 16 位数据),每种类型有明确的用途、读写权限和应用场景,以下是它们的具体作用: 1. 线圈(Coils) 本质:单比特(1 bit)数据,取值为 0(关)或 1(开
Config 宏详解 Config 宏是一个派生宏(derive macro),主要为枚举和结构体生成配置信息的处理功能。通过分析代码,我发现它主要提供以下功能: 生成的方法 Config 宏为目标类型生成一个名为 get_config() 的方法,该方法返回 ::serde_json::Value
根据查看的代码, #[track] 宏是一个属性宏,主要为结构体自动生成跟踪状态变化的功能。它生成的主要函数包括: 1. 1.构造函数 - new() : 创建结构体实例,初始化所有字段 2. 2.字段设置方法 - 为每个标记了 #[track(setter)] 的字段生成 set_字段名() 方法
要深入理解 TokenStream 及派生宏中的代码生成逻辑,我们可以从 “数据格式”“解析后结构”“多代码块生成” 三个维度展开,结合实例说明细节。 一、TokenStream:代码的 “序列化格式” TokenStream 是 Ru
在自定义派生宏中访问和操作 TokenStream 的核心思路是:先解析为结构化的语法树(用 syn 库),再基于语法树信息生成新的代码(用 quote 库),最后转换回 TokenStream。直接操作原始 TokenStream(如单
我们可以把 “自定义派生宏” 理解成 “自己动手造一台专属的代码自动生成机”—— 内置派生宏(如 Debug、Clone)是工厂现成的 “通用打印机”,只能打标准格式的代码;而自定义派生宏是你为特定需求造的 “定制打印机”,比如专门给结构体生成 “转 JSON 代码”“数据库映射代码” 的机器。 下
Rust 中的宏(Macro)可以理解为 “代码生成器”,它能在编译阶段根据输入 “模板” 自动生成代码,比函数更灵活 —— 能处理不同数量、类型的参数,甚至生成复杂的逻辑结构。如果说函数是 “固定的工具”,宏就是 “能根据需求自动组装工具的工厂”。 一、宏的核心特点:为什么需要宏?
我们来更深入地拆解 Rust 的枚举(enum)和模式匹配(match),包括它们的底层逻辑、进阶特性和设计哲学。这部分是 Rust 最具特色的功能之一,理解透彻能大幅提升代码的表达力和安全性。 一、枚举(enum
Rust 的枚举(enum)和模式匹配(match/if let)是一对 “黄金搭档”,用来处理 “一个值可能有多种状态” 的场景。它们的设计非常直观,甚至能对应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场景。我们用生活化的例子来理解:
Rust 中的闭包(Closure)是一种可以捕获周围环境变量的匿名函数,它的核心特点是:简洁、灵活,能 “记住” 定义时的上下文变量。如果用生活场景比喻,闭包就像 “临时雇佣的助手”—— 不需要提前正式 “注册”(定义函数名),能快速接手一些短期任务,还能顺手用用身边的工具(捕获环境变量)。